人民網
人民網>>國際

中埃薩卡拉新出土文物數字化項目正式啟動

2024年06月19日14:31 |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開羅6月18日電 (記者沈小曉)當地時間6月12日,中埃薩卡拉新出土文物數字化調查與研究項目在埃及首都開羅薩卡拉考古基地正式啟動,將進一步推動中埃兩國考古合作,促進中埃文明交流互鑒。

圖為薩卡拉北區(qū)巴斯泰特神廟遺址區(qū)。

薩卡拉北區(qū)巴斯泰特神廟遺址區(qū)。薛江攝

該項目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與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員會共同實施,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藝術史研究所團隊和薩卡拉考古隊及埃方相關隊伍共同執(zhí)行,由上海外國語大學教師薛江擔任隊長。項目合作3年,共6期,主要是對自2018年以來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考古隊在薩卡拉北區(qū)巴斯泰特神廟遺址發(fā)掘出的上千具人形木乃伊木棺進行數字化掃描與拍攝、整理、研究,并協助修復埃及卡納克神廟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等一攬子合作項目,將共同以中、阿、英三文方式向全球發(fā)布最終研究成果。

這是中國首次在國外開展此類大型基礎文化項目,為即將開始的希臘、犍陀羅圖像—古代文獻—考古實物數據庫項目提供經驗和示范。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伊斯梅爾表示,該項目是埃中兩國作為古老文明交流互鑒的機制創(chuàng)新,將全力支持項目的順利推進。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表示,希望通過發(fā)揮語言學科優(yōu)勢,增進國別區(qū)域全球知識領域建設的布局與舉措,切實實施與埃及各方增進文明互鑒與交流。

項目發(fā)起人朱青生認為,中國高校用全新的圖像理論、數據庫觀念和微痕掃描首次進入埃及考古遺址現場,開展原始材料搜集整理工作,是學術的戰(zhàn)略和格局的新舉措。中埃兩國學者的合作,也標志中國學者介入世界文明史研究和人類文明共同體建設主要競爭平臺。

項目學術主持人、埃及學專家顏海英表示,這是中國埃及學專業(yè)的研究人員第一次系統(tǒng)整理未曾公開發(fā)表的“第一手資料”,對重要文物進行數字化采集、整理、研究和解讀,標志著中國的埃及學研究進入學術世界前沿,這批新材料的發(fā)現和研究成果將會改變埃及學本身的一些理論和研究進展。

據項目領隊薛江介紹,項目組主要由5名中國隊員和6名埃及隊員組成,主要選取了距離巴斯泰特神廟最近的兩座豎井墓,編號為64號、65號中發(fā)現的300具人形彩繪木棺進行抽樣數字化采集工作,在此基礎上將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分類、解讀、研究,為后續(xù)展開大規(guī)模數字化采集與研究奠定基礎。

中國與埃及同為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脈綿長,兩國在古代探研上的深入合作無疑將使這批埃及木乃伊棺槨圖像和銘文作為人類共有的文化瑰寶轉變?yōu)楝F代社會的公共知識,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學術理念與中國學術方法走出去的探索,是以學術共同體建設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試探,體現中國學術界愿意承擔全球責任和高度的文化自覺,也為未來發(fā)展同其他文明友好國家共同開展基礎性研究提供生動案例。

圖為中埃薩卡拉新出土文物數字化調查與研究項目團隊在工作現場。

中埃薩卡拉新出土文物數字化調查與研究項目團隊在工作現場。薛江攝

圖為中埃薩卡拉新出土文物數字化調查與研究項目團隊在工作現場。薛江攝

中埃薩卡拉新出土文物數字化調查與研究項目團隊在工作現場。薛江攝

圖為中埃薩卡拉新出土文物數字化調查與研究項目團隊在工作現場。薛江攝

中埃薩卡拉新出土文物數字化調查與研究項目團隊在工作現場。薛江攝

(責編:于洋、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汽车| 金阳县| 永济市| 郑州市| 建阳市| 泉州市| 阳原县| 宜黄县| 开江县| 霍林郭勒市| 伽师县| 公安县| 垦利县| 梅河口市| 五指山市| 纳雍县| 阿合奇县| 金堂县| 临漳县| 文水县| 合山市| 五华县| 清涧县| 孟连| 屏山县| 涞水县| 绥江县| 阳曲县| 玉林市| 延长县| 芷江| 武夷山市| 西充县| 常宁市| 古丈县| 佳木斯市| 彰化市| 丰县| 彰化县| 紫云|